硬气!“这台手术,我不做,广西就没人帮他做了!”

近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小儿外科成功完成一例颈部巨大淋巴管瘤切除术。
“杨教授不帮我们做,我们就真的没路走了。”术后,患儿家属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据了解,患儿出生后不久便发现,其左颌面部有肿物,且随着年龄增大愈发明显。家属曾多次于区外某著名儿童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巨大面部淋巴管瘤”,并多次行硬化剂注射以栓塞瘤体。不过,收效甚微,肿物没怎么缩小,患儿还出现了新的症状——口角歪斜,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患儿左颌面部明显肿大
于是,新一轮的求医路又至此开始。辗转区内外多家大型医院,但均因各种原因未果。后经朋友推荐,找到国壮小儿外科主任杨体泉教授,终于迎来转机。
门诊收治入院后,杨体泉结合患儿查体、辅助检查等评估后,发现患儿左颌面部淋巴管瘤巨大(超声提示:肿物范围约130mm×65mm×21mm),上至左侧颧骨,下至气管旁,颈部重要神经、血管包绕、腮腺被侵犯等。

左颌面部CT三位重建
“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可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杨体泉表示,颈部本身的解剖就很复杂,此部位离心脏、大脑及颈部动、静脉位置都很近,稍有不慎,就会有大出血的危险。
在了解患儿一家几经波折,四处求医无门的情况后,加之本身也有大量类似手术经验,杨体泉不做犹豫地接下了这台手术。
“我不做,广西就没人帮他做了。”杨体泉说。
经与患儿家属详细沟通,家属手术意愿坚决。在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后,由杨体泉主刀,在手术助手和麻醉医师的配合下,为患儿行颈部巨大淋巴管瘤切除术。
手术进入后探查发现多房囊性肿物,体积约150mm×60mm×30mm,内有淡黄色淋巴液,左侧腮腺被侵犯,明显肿大。

杨体泉为患儿施术
“看不到完整的淋巴管道,没有边界,就像马蜂窝一样的分布。”杨体泉表示,由于此前多次注射硬化剂,肿物周围粘连严重,与面部动静脉、神经包绕致密,这无疑让手术难度大大增加。
“沿动脉外膜、静脉表面逐步剔除肿物,同时保护重要神经血管。”术中杨体泉冷静安排,理清手术脉络,在助手的协助下,一毫米一毫米慢慢游离囊壁,清除淋巴液,精细操作,步步为营。4个小时后,淋巴管瘤顺利摘除,手术结束,术中几乎无出血。

手术取出的淋巴管瘤
术后超声检查未见肿瘤残留,手术效果达到预期。经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后,患儿已康复出院。

出诊中的杨体泉
杨体泉提醒,淋巴管瘤,也叫淋巴管畸形,是一种淋巴管系统发育异常的疾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脉管畸形之一。大部分淋巴管瘤在婴幼儿期被发现,可发生在含有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发生在颌面部、颈部、腋窝以及四肢等体表部位。淋巴管瘤不能自行消除,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建议广大家长,孩子一旦有可疑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早发现早处理很重要。
审核:吴小红
编审:小壮壮
图文:旺仔
通讯员:廖科贵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