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收好这些“干货”,用心守护你的“小心肝”
2025年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为积极响应慢病管理要求,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于3月18日上午,在医院门诊大厅开展2025年 “全国爱肝日” 义诊活动,多学科专家为市民提供科学精细的诊疗服务。让我们跟着专家一起学习如何保护“小心肝”吧。
四大原因导致肝硬化
肝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体中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代谢、解毒、储存能量等多重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病,肝硬化是很多慢性肝病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共同结局。我国的肝硬化患者人数众多。肝硬化的致病因素除了乙肝、丙肝等肝炎,还有酒精、肝吸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硬化肝脏的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使肝脏逐渐硬化、缩小,并带来一系列的合并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副院长、肝病学科带头人张荣臻教授介绍,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肝病,是由多种原因长期或者反复作用形成的。我国肝硬化的病因,目前主要是由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引起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进展为肝癌、肝衰竭等危重肝病;在欧美国家,因酒精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占总数的60%~70%。
肝硬化曾被视为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发展,这一传统观念正在被打破。在大量临床肝硬化病例长期随访观察过程中,专家发现肝硬化早期患者若能及时发现并接受适当的中(壮)西医结合治疗,可阻断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还可逆转。
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关键。公众应树立“治未病”理念,乙肝、丙肝患者需每年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肝弹性及肝脏超声检测,避免高脂饮食和滥用药物。
春季是养肝“黄金时期”
春季是养护肝脏的“黄金时期”。在中医理论中,肝为阴中之阳,通于春气,肝脏的功能在春季时尤为活跃,因此,春季养生也以养护肝脏为首要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做到起居有常,子时和丑时(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3时)是肝脏解毒的高峰时间,也是人最重要的睡眠时间。“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养肝的最好方式就是休息。肝脏储藏着丰富的血液,有保护视力的作用,长期用眼,尤其是熬夜玩手机,也会导致肝血不足,应避免熬夜以及长时间玩手机、用电脑、看书等行为。此外,也要改变酗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避免长时间玩手机。
在中医特色的七情疗法中,五脏对应五志,不同情绪反应会影响五脏。“肝在志为怒”,所谓“怒伤肝”,即长期精神抑郁或暴怒会导致肝气郁结,容易出现胃痛、胃胀、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脂肪肝等病症。情绪不舒畅时应寻找良好的途径宣泄,比如与朋友诉说,或听听舒缓平和的音乐,这也是中医“五音疗疾”的体现。
■医生提醒
伤肝的十大“雷区”有:摄入霉变食物、过量饮酒、滥用药物、吸烟和被动吸烟、慢性压力累积、重口味、爱吃腌制食物、酷爱生鲜、运动锻炼不足、熬夜。
不少疾病的发生与体重超标有关。体重超标人群往往伴随着血糖、血脂指标异常,易导致心脑疾病,也可导致肝脏损伤。因此,平时要做好体重管理,少食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同时应多运动,如游泳、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以及举哑铃等抗阻运动。
来源 |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叶祯/文 宋延康/图 通讯员 王煜霞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