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胆病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中医肝胆病学是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同时也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肝胆方面病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根据学科发展实际,凝炼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即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防治,肝癌的防治及慢性肝病的防治。以广西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振常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团队在肝纤维化、肝硬化防治上深耕多年,创制了柔肝化纤颗粒,攻毒补虚,使三道通畅、天地人三气同步、体内阴阳平衡,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忻城县中医院、防城港市中医院、钦州市中医院等多家中医院推广应用获得明显的临床疗效;以首届名壮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博士后指导老师滕红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在肝癌防治上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TACE)、肝脏疾病相关介入治疗技术等现代诊疗技术的同时配合靶向、免疫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期,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以中医、壮医、瑶医相结合,强调“调气、补虚、祛毒”,注重壮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还因地制宜地结合广西地理气候因素,遵循瑶医药“盈亏平衡”理论,以“风亏打盈”为原则,内服以瑶药土石绣散,配合外治瑶医庞桶浴治疗肝癌,通过药浴使药物进入腠理,达病所,从而起到“解毒通络、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等作用,对肝癌并发症如黄疸、腹水等有良好疗效;以广西名老中医、二级教授林寿宁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善于从痰及治痰之源论治百病的经验治以补肾健脾柔肝、活血化痰祛瘀,兼解毒散结为法治疗慢性肝病,从壮医三道两路不畅论阐述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认为慢性肝病的发生因谷道、气道、水道失其通畅,久之使两路不通而致病,因此以通调三道两路为其治疗原则。学科本着民族医、中医、西医相结合的理念,以西医为基础,中医为重点,民族医为特色阐释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过程及诊治流程等情况,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肝病防治方面的应用,将壮瑶医“补虚解毒”的治疗理论、壮医目诊等特色诊疗技术、庞桶浴等中医外治手段、牛大力等壮药内服方法应用于临床,服务于大众。
二、学科带头人
王振常,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广西“139高层次医学人才”、广西名中医,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及世界肿瘤介入联盟成员。主持“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有关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获第二届广西创新争先奖、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适宜技术推广奖二、三等奖各一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50余篇、SCI收录6篇),专著《名老中医林沛湘学术经验集》。熟练掌握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射频消融及干细胞移植术,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配合药物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各种慢性肝硬化或肝衰竭、中西医、民族医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癌前病变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有较深研究。擅用壮肝逐瘀煎(柔肝化纤颗粒)、柔肝化纤解毒颗粒治疗慢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及肝衰竭、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癌破裂出血等急危重症肝病的救治;对于肝癌、肝脏局灶性结节病变等在原发病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微创精准治疗手段,同时辨证应用柔肝化纤解毒颗粒等名老中医验方及壮瑶医民间验方整体调理,能对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基础上导致的肝癌进行全程系统治疗;运用安胃汤、行滞燥湿汤等中壮医药系列方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获良好疗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