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医院动态详细

国壮多学科协作,救治复杂血管病患者

发布时间:2025-03-05 09:52 本文来源: 宣传科 阅读次数:0


近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心胸血管外科联合多学科团队,为一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复杂血管病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顺利完成“手术+介入”联合治疗,帮助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情复杂,多学科联合攻克难题


该患者63岁,病程长达7年,长期受下肢麻木、疼痛困扰,行走能力逐渐下降,近三个月跛行加重,短距离行走都感到困难。此前,他曾辗转多家医院,被告知需尽早干预,否则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发展至静息痛或肢体坏疽,存在截肢风险。然而,他对全介入治疗方案有所顾虑,迟迟未接受治疗。“年纪大了,不想拖累孩子。”他说。

检查发现,患者患有下肢动脉闭塞,并合并腹主动脉血栓、高血压(3级极高危)、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既往有脑梗病史,血压一度飙升至200+ mmHg,手术风险较高。


▲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术前术后对比


面对治疗难题,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由心胸血管外科牵头,联合心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放射科、介入科等专家,共同商讨最佳治疗策略。最终,专家团队决定采取“杂交手术”(即手术+介入联合治疗):通过骼股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内膜剥脱术清除斑块,避免跨关节支架置入,减少远期并发症;同时植入骼动脉文架,恢复血流,以确保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同时降低治疗风险。


精准治疗,改善下肢血流状况


在手术团队的精准操作下,患者顺利接受了左髂动脉支架置入术、左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左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左股动脉血管成形术、左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等等一系列手术治疗。

术后,科室采用壮医药熨、壮医耳穴等壮医外治疗法结合壮药内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帮助调理气血、温通经络、增强免疫。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下肢血流明显改善,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2提升至0.8,行走能力较前明显提升,跛行症状减轻,日常活动逐步恢复,并计划后续接受另一侧肢体治疗。


髂动脉股动脉术前术后对比


“该手术相比全介入治疗,手术时间更长,医生需要穿着16斤重的内铅衣连续站立操作。” 主刀医生、心胸血管外科主任方恒晓表示,尽管手术过程辛苦,但能帮助患者重获更好的生活质量,一切都值得。

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正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医生提醒,血管病变因个体差异,治疗效果需综合评估,同时,术后仍需长期管理基础疾病,定期复查,降低复发风险。


什么是下肢动脉闭塞?

下肢动脉闭塞(ASO) 是指因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下肢供血。典型症状包括腿麻、腿痛、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能导致组织坏死,甚至面临截肢风险。


常见高危因素:

⚠️ 长期吸烟;

⚠️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

⚠️ 年龄增长(50岁以上高发)。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戒烟限酒,合理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规律运动:适量锻炼,避免久坐或久站;

定期体检:关注血管健康,早发现、早治疗。


ASO的“120预警法则”: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国壮多学科协作,救治复杂血管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