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医院动态详细

全国名中医黄汉儒(二):他让壮医药立于民族医药之林

发布时间:2022-07-26 08:36 本文来源: 宣传科 阅读次数:0



     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内容。壮医药不仅在历史上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仍是广大壮族地区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是壮族地区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



全国名中医黄汉儒在翻阅资料


     作为壮医药事业的开拓者,黄汉儒被称为壮医理论鼻祖,长期致力于对散在民间的壮医药经验进行发掘整理,将壮医的思想与医疗实践有机结合研究,在壮医药的历史起源和基础理论等许多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概念,为壮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付出了大量心血。

     在黄汉儒的努力呵护下,壮医药这棵小树苗逐渐成长壮大。他先是受命主持创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2009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2016年整建制并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为壮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后又积极倡导促成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的建立,并担任名誉院长;2008年国家批准壮医医师资格开考,他担任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此外,他还创办了《民族医药报》和广西民族医药协会,打造了壮医药对外宣传、学术交流的平台。

1989年,《民族医药报》正式创刊发行


    2002年,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以及包括国内知名的藏医药、蒙医药、傣医药、中西医药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在对黄汉儒主持的《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的科学鉴定后,认为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和基本形成,为我国一些尚未进行总结的少数民族医药做出了榜样,有示范作用。

     黄汉儒先后发表了《靖西县壮族民间医药情况考察报告》《关于壮族医学史的初步探讨》《壮医源流初探》《壮药源流初探》《土司制度下的广西民族医药》等多篇医史论文,以大量比较确凿的文献、文物以及实地调查资料,证明了壮医药的悠久历史,并证明了壮医在针刺治病、使用和制造金属针具、应用毒药和解毒药,在痧、瘴、蛊、毒、风、湿等多种常见病证的防治方面,曾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在治法上,各种外治方法也应运而生,如药线点灸、经筋疗法、针挑、拔罐、刮痧、艾灸、佩药疗法、药物熏蒸疗法、药锤疗法热熨疗法、浴足疗法等壮医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黄汉儒对壮医药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1985年初,黄汉儒主任医师和广西中医学院黄瑾明教授等为了发掘这种简便廉验的壮医治疗方法,不惜花了几个月时间,对该疗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经过长期的研究、反复的临床应用,最终通过专家鉴定。如今,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已在国内数百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还流传到国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在全国推广的实用诊疗技术,成为我国民族医实用诊疗技法发掘整理和推广应用的成功范例,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在黄汉儒等壮医药工作者的努力促成下,壮医理论体系、临床服务体系地不断完善,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也在初步形成。2008年,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开展了壮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011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在中医学专业(壮医方向)基础上开设了壮医学专业,正式招收壮医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壮医学成为继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之后开展高等教育的民族医学;后开始招收壮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些大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也孕育而生......这些举措,都标志着国家对壮医体系的认可。

    古老的壮医,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祖国医学和世界传统医学之林。

黄汉儒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原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留影




审核:吴小红

编审:张海波

文字编辑:黎佳

图片:黄汉儒传承工作室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宣传科  

       《民族医药报》编辑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全国名中医黄汉儒(二):他让壮医药立于民族医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