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长廊友善国壮详细

40到60岁人最容易患这种致命疾病

发布时间:2022-04-24 16:10 本文来源: 宣传科 阅读次数:0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台计算机,

那大脑就是CPU。

今年4月,柳州市民王女士的“CPU”出了故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至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心胸/颅脑外科成功帮她修复“CPU”。


4月的一天,王女士像往常一样在家操持家务。突然一阵剧烈头痛让她站立不稳、差点摔倒。王女士的儿子见状,慌忙扶她坐下休息,然而头痛症状持续未见缓解。随即王女士被送至柳州某大型医院,检查后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


您是不是也有点懵:看不懂啊!

没关系,打个比方您就懂了:

如果把脑袋比作一个水煮鸡蛋,那蛋壳就相当于坚硬的颅骨,蛋壳与蛋清之间的那一层膜就相当于蛛网膜(蛛网膜为三层),蛋清就相当于脑实质。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俗来讲就是蛛网膜下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流至有无数沟壑的脑实质。

蛛网膜下腔出血危险吗?

危险性非常高!

王女士发病是第一次蛛网膜下腔出血,万幸得到了及时救治。

在柳州治疗期间,当地为王女士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她右侧小脑后下动脉起始处囊状突起,考虑为动脉瘤。

通俗来讲,就是王女士右侧小脑后下方动脉血管分叉部位,长期受到血流冲击形成了动脉瘤。

如果将该血管比作三叉水管,水流(血流)长期冲击分叉部位,会将分叉部位冲击成一个“泡”,持续冲击就会导致“泡”破裂,造成出血。


由于治疗技术要求较高,当地一直迟迟不敢治疗。但是如果得不到治疗,王女士颅内动脉瘤就像一颗“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破裂出血,危害生命。


多方联系后,王女士来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治疗。

入院后,放射科紧急为王女士完成256排脑动脉CT成像,明确了她颅内“炸弹”位置,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256排脑动脉CT成像确定了动脉瘤位置


根据检查结果,心胸/颅脑外科副主任医师蔡利及团队决定为王女士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王女士年纪较大;动脉瘤所在位置血管较细;病变血管有一定弧度,较难操作;病变位置靠近掌管人体生命的脑干,手术风险极大。


经反复考量,在王女士入院后次日清晨,蔡利带领其团队紧急为她行“开颅右侧小脑后下动脉瘤夹闭术”。

通俗来讲,就像用一个专用夹子,将水管(血管)中由于水流(血流)长期冲击形成的“泡”底部夹住,使得水流(血流)从正常管道流动而不流入“泡”中。

颅底细小的血管及错杂的神经穿梭行走,往往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此区域是神经外科的“高危区”。

经历三个半小时的手术,王女士深埋的不定时“炸弹”得以成功解除。

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患者出院前与心胸/颅脑外科医护人员合影

看完王女士的经历,你是否也会有疑问:

我会患这种病吗?

每个人都有患这种病的可能。


哪些人容易患此病?怎么预防?怎么治疗?蔡利副主任医师给您讲一讲。

1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血管局部血管壁受损产生的瘤样突起,常发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由于瘤体很小,故在其破裂出血之前很少被发现。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残死率极高。

2

哪些是高发人群?

40-60岁的中老年人,男女无明显差异。


3

如何预防?

对于动脉瘤的预防,在于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完善体检,早期发现。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由于无放射性、不需注射造影剂可作为首选筛查方式。

4

如何治疗?

一旦发现,应作针对性治疗,治疗分介入与开颅夹闭两种,其中后者是金标准,前者创伤较小,但有一定复发率,两种方式有时可互换,有时又只适合其中的一种。

专家简介

蔡利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20年,先后在北京神经外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显微手术与神经介入学习。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包括;颅内缺血性疾病(如烟雾病、颅内大动脉闭塞)的颅内外搭桥手术(年手术≥8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支架安置术等;擅长颅咽管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胶质瘤、后颅凹肿瘤、岩斜区肿瘤、颅眶沟通性肿瘤、脑室内肿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干肿瘤等颅内各部位肿瘤和椎管内肿瘤、脊椎畸形的显微手术;各种脑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动静脉瘘等)神经介入治疗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各型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锁孔微创治疗。主刀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3000余台。

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颅底肿瘤、颅内外动脉搭桥显微手术方面的相关研究。


审核:大壮壮

文:孟娟娟

鸣谢:心胸/颅脑外科

图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40到60岁人最容易患这种致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