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健康科普详细

目前难以治愈,全球发病率可高达40%

发布时间:2024-04-15 15:16 本文来源: 宣传科 阅读次数:0


2024年4月13日(每年4月的第2个星期六)是第22个全国爱鼻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鼻腔疾病预防,重在日常护理”。

俗话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天是草长莺飞、百花竟放的季节,但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这一切可就没那么美好了。喷嚏频频、流涕不止早已是家常便饭,如果你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可就要出问题了,中重度的过敏性鼻炎如不予控制容易发展成为哮喘,甚至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那么,对于这个全球发病率可高达40%的疾病,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一起来听听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陆灵娟怎么说。

一、什么是过敏性鼻炎?哪些人易得?

过敏性鼻炎常是老百姓常提到的一种疾病,学术上叫变应性鼻炎,全球发病率可高达40%。当我们的鼻腔粘膜接触到周围环境中的过敏原而诱发的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局部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就叫做过敏性鼻炎。

按过敏原种类可分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过敏性鼻炎和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按症状发作时间可分为间歇性过敏性鼻炎和持续性过敏性鼻炎。过敏原的接触是导致疾病发作的元凶,常见的过敏原由尘螨、花粉、真菌、蟑螂、动物皮屑及毛发等,南方多见粉尘螨过敏,北方多见花粉过敏,近年来因饲养宠物导致对猫毛狗毛过敏的患者逐渐增多。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直接相关,与生活在城市的儿童相比,生活在农村或农场的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较低,这与过敏原的暴露及环境中的内毒素水平有密切相关。

过敏性鼻炎的遗传特征较为明显,父母患有过敏性疾病会增加儿童过敏性鼻炎发作的风险。

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与感冒如何区分?

过敏性鼻炎临床上表现以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嗅觉下降为主要特征,与早期的普通感冒有相似症状,但普通感冒常伴有咳嗽、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临床上可以通过过敏原及病原学检测来区分。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除了给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社会活动、体育活动、睡眠以及心理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而且中-重度的过敏性鼻炎如不予控制容易发展成为哮喘,可导致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等并发症

三、早确诊,早治疗

对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过敏原检测,当鼻塞、流涕、鼻痒、阵发性喷嚏等局部症状出现2项以上,每日症状持续或累计1小时以上时,可初步考虑为过敏性鼻炎。发病时鼻腔检查主要体征为双侧鼻黏膜肿胀、苍白,下鼻甲水肿,鼻腔有大量清水样鼻涕,儿童可能出现黑眼圈、下眼睑皱褶等表现。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策略为防治结合: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健康教育四位一体的策略。

1. 环境控制的目的为避免或减少接触过敏原和各种刺激物,如不在饲养或远离宠物,使用空气净化器或强有力清洁措施改善周围空气环境。

2. 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鼻用糖皮质激素,有局部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中医上过敏性鼻炎可有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肾阳不在、肺经伏热等证型。多以选通鼻窍、敛涕止嚏为治疗策略,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随证施治。

3. 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阻止过敏性鼻炎进展的针对病因治疗方法。考虑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度和治疗的安全性,5岁以上患者可行皮下免疫治疗,3岁以上患者可行舌下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的疗程为3至5年。

4. 普及鼻腔相关疾病基本常识,增强鼻腔健康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四、应该如何预防?日常护理要注意什么?

正确认识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特点,了解过敏性鼻用目前难以治愈,病程反复,要以积极健康心态面对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及引发并发症。

重视预防,进行个体化预防,进行良好的环境控制,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花粉过敏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常佩戴口罩、防护眼镜,尘螨过敏者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勤晒被褥、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远离毛绒玩具,尽量不使用地毯,远离宠物等。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抗力及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和合理饮食。

专家提醒


有些患者从民间等渠道买的鼻炎药,滴鼻后鼻塞马上改善,这一类药物我们称之为鼻减充血剂,如果患者鼻塞严重,医生会让患者短期用药,一般不超过1周。所以一用鼻子就通气的药物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否则长期用此类药物会导致药物性鼻炎,造成鼻腔持续性鼻塞。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过敏性鼻炎可以通过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腺样体手术、神经阻断术等改善鼻腔通气及减少喷嚏,但理论上手术无法改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所以术后可能还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目前国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有过敏原检测、药物治疗、过敏原脱敏免疫治疗,壮医针刺、敷贴、中药等治疗。提供过敏性鼻炎个体化治疗。咨询电话:0771-3376762。

审核:吴小红

编审:小壮壮

编辑:何    睿

通讯员:陆灵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目前难以治愈,全球发病率可高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