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医院动态详细

名壮医李凤珍(三):小小竹罐 大大能量

发布时间:2025-03-12 09:39 本文来源: 宣传科 阅读次数:0


开栏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中医药局《关于做好名壮医名瑶医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特别推出“壮瑶名医”专栏,旨在展现我院五位名壮医、名瑶医的卓越风采与深厚医术。他们不仅是壮瑶医药的传承者,更是民族医学的守护者与创新者。通过本专栏,我们将深入挖掘名医背后的故事,向广大患者和社会传递壮瑶医药的独特魅力与价值。让我们一同走进“壮瑶名医”,感受名医风采,领略壮瑶医药的博大精深!

除广西名中医、广西名壮医外,李凤珍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药物竹罐疗法代表性传承人。这项带有地域性文化烙印兼具防病治病功效的民族医技法,在李凤珍几十年的研究运用中,“圈粉”无数。


用“秘密武器”治疗风湿病


2018年,刚刚开业不久的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风湿病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类风湿关节炎10年病史的黄阿姨,特地从扶绥赶到南宁,向李凤珍团队表达祝贺。这份珍贵的情谊,皆因李凤珍的“秘密武器”——壮医药物竹罐而起。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用具及药材


1990年,李凤珍毕业后进入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从事广西少数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工作。因自幼耳濡目染祖辈父辈用“药罐”治病,她将此疗法收入《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也为日后的传承埋下了伏笔。


1992年,她进入临床验证部,开启临床工作之旅。由于勤奋好学、为人热情,且会拔“药罐”,她赢得了药罐世家民间医生的信任,得以主管其收治的患者。借此机会,李凤珍开始系统正规地学习“药罐”疗法。


▲李凤珍展示和讲解壮医药物竹罐疗法


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总结的李凤珍发现,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在治疗腰腿痛、跌打损伤方面效果显著,对风湿病疗效更佳,且副作用小、患者恢复快。李凤珍回忆说:“当时我都没想到,小小的竹罐竟有这么大能量。”不过在那时,了解该疗法的人寥寥无几,能运用的更是少之又少 。


2006年“壮医痹证科”(现风湿病科)创建,李凤珍专注用壮医药治风湿病,壮医药物竹罐疗法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她最擅长和使用较多的“秘密武器”。凭借该疗法,李凤珍治愈了不少风湿病患者,黄阿姨便是其中之一。


2008 年,久医不治的黄阿姨,经同村人介绍找到了李凤珍。当时她病情极为严重,无法行动,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心情十分悲观。李凤珍采用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等内外部综合治疗手段,有效控制住病情,帮助她恢复了体力,她又能下地干活了,为此才有了2018年的专程“祝贺”。


从“土办法”到“正规军”


如何让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正儿八经地从民间走向临床,使之惠及更多风湿病患者?李凤珍时常思考这个问题,毫无疑问,制定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价体系以及临床运用规范才是“王道”。


2014年李凤珍主持的《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技术》被列为广西第二批常见病多发病壮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与此同时,李凤珍还牵头制定了《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自此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开始从“土办法”走上“正规军”。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成为壮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又有了操作标准化,为其推广应用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制定标准化


早年,李凤珍先在科室内部培训,再到院内培训和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如今,李凤珍通过院内培训、广西名中医八桂行活动、广西名中医工作室、义诊等方式发挥“传 帮 带”优势,积极在区内外积极推广应用,如今广西区内20多家县级中医院医推广应用,此外在云南、北京、广东的多家医院开展该疗法。


在李凤珍和团队的努力下,2013年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入选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李凤珍也因发掘整理、临床应用、规范技术、推广该疗法而成为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李凤珍凭借壮医药物竹罐疗法被授予“广西工匠”称号,2024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


▲李凤珍荣获2023年“广西工匠”称号


特色疗法走南闯北圈粉无数


2022 年 3 月,来自 3000 多公里外黑龙江的赵阿姨,慕名找到李凤珍。


早在 2004 年,赵阿姨就开始出现关节肿痛症状,起初只是左拇指和右手腕,后来逐渐扩散到双手指关节、双腕、双膝以及双踝关节,膝盖还出现了积液。与此同时,她的头部也出现不适,畏寒、麻木,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那时,赵阿姨才刚过 40 岁,病痛不仅折磨着她的身体,还影响了她的容貌,这让她烦闷不已。到了 2017 年,赵阿姨的手关节已经出现畸形,双膝积液严重,疼痛难忍,连下蹲都十分困难,走路也受到极大影响。她辗转多所大医院求医,却收效甚微。


▲李凤珍为赵阿姨诊治


李凤珍运用系统、规范的壮医治疗方案,使得赵阿姨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好转。更让赵阿姨意想不到的是,白发稀疏的她,竟然在 55 岁时竟然重新长出乌黑的头发。这让赵阿姨激动不已:“值!千里寻医,困扰我 10 多年的风湿病终于好了!”


赵阿姨只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诸多粉丝之一。近年来,为了让壮医药物竹罐疗法被更多人熟知和受惠,李凤珍和她的团队除通过义诊、培训、下基层带教等方式宣教外,还积极参加“壮医非遗进校园”“广西三月三”“中国—东盟博览会”“北京服贸会”“中越传统医药健康文化活动”等区内外、国际合作大型活动,宣传、推广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因该疗法特色突出,疗效显著,深受好评,“圈粉“无数,许多外地患者也慕名前来求医。


▲李凤珍参加各大活动推广壮医药物竹罐疗法


作为壮医药物竹罐的传承人,李凤珍也不会止步于此。“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让我对传承、应用和推广这一疗法更有信心了。”李凤珍表示,下一步,计划将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加快研究开发相关产品,助力小小竹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介绍


文图编辑:覃日欢

一审一校:覃日欢

二审二校:王煜霞

三审三校:张海波

设      计:陈晋韬

栏目策划:王煜霞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名壮医李凤珍(三):小小竹罐 大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