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就是我妈!”——“三无病人”寻亲记
///
1
凌晨接诊,“三无病人”得到妥善处置
前些天,李女士的母亲在高速路被撞,由120紧急送往国壮急诊科救治。
当晚当班医生关世恒记得特别清楚:“凌晨一点半患者被送过来。”当时,关世恒发现患者虽精神不佳、无法行走,但肉眼可见无致命外伤。考虑到患者颅部遭受过撞击,关世恒打算为其进一步做颅脑相关检查。
很快,关世恒发现了问题:患者未携带身份证,家属、肇事者均未到场,更为棘手的是,患者不会讲普通话,也不会写字,完全无法沟通,更不用说医药费的支付问题了。
要知道,无论是检查、治疗,还是住院,均需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后方能进行,在正常流程无法推进的情况下,关世恒联系了医务部申请开通绿色通道。
“人命关天,即便是‘三无病人’我们也得先救再说!”医务部主任张安东当即同意了申请,并通知总值班负责人代表医院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检查结果显示,阿姨颅内存在出血,需住院进一步治疗。于是,患者被安排住进了颅脑外科,第一时间得到了妥善处置。
与此同时,张安东联系了公安局、福利院、民政局等单位,求助协调调查阿姨身份情况,以便与其家属取得联系。
2
边“防”边寻,终于找到患者家属
入院次日,患者恢复了精神和行走能力,开始在病区内来回踱步,似乎在寻找离开医院的方法,但最终在医护人员引导下返回了病房。
“患者自理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低,如果出院难保不会发生意外。”颅脑外科主任蔡利说,他叮嘱科内医护人员,在不打折扣检查和治疗的同时,要担负起轮流照顾患者的责任,在饮食起居上主动提供帮助,并防止她擅自离开医院。
颅脑外科医生杨鸿表示,由于交流存在障碍,患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不高,且频繁尝试离开医院,让大家哭笑不得,“幸好我们看得严,不然家属找到了,人又不见了。”
为保障患者安全,医院、公安局、福利院、民政局等单位工作人员试了又试,始终无法与阿姨进行有效沟通,也没有获得更多线索,寻亲眼看就要陷入“大海捞针”的境地。直到第三天,一位民政局的壮族工作人员听出患者的口音为邕宁地区的土壮话,于是赶忙与负责邕宁地区的民政局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展开调查。果不其然,她的家人已找寻阿姨多日。
住院第四天,李女士终于见到了母亲,并为其办理了出院手续,家人团圆平安返家。
蔡利向李女士说明阿姨病情
据张安东介绍,这并非国壮收治的首位“三无病人”。自建院以来,国壮始终秉承着“生命至上”原则,践行“行健壮乡,道济天下”的办院宗旨,立足公益为民,不断建立健全院内相关制度、流程,已为多名“三无病人”提供了及时救治,为壮乡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END
审核 | 吴小红
审编 | 小壮壮
小编 | 鱼 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