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 | 传染、可致癌,病毒性肝炎如何防范?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 这些病毒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对肝脏造成损害,长期感染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
防范疾病的前提是了解。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一区的主任唐国都带来病毒性肝炎知识科普,帮助大家做好防范工作,守护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病毒性肝炎症状有哪些?
各型病毒性肝炎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体力上的改变(疲乏、无力)、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以及胆红素代谢异常(尿色深黄、黄疸等)。然而,不同类型的肝炎也有其独特之处:
甲型肝炎:急性起病,黄疸期症状明显,但康复后多能产生免疫能力,通常无长期危害。
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感染,长期携带病毒可能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丙型肝炎: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但同样易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丁型肝炎:只会感染已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症状与乙肝相似但可能更为严重。
戊型肝炎:对孕妇有较大危害,可能导致重症肝炎和死亡。
此外,若病毒性肝炎未及时有效治疗或病情失控,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等,这不仅会加大治疗难度,还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路径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分为两大类:
经胃肠道传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并引发感染。
经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如何早期发现病毒性肝炎?
早期发现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当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专科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血液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病毒标志物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病毒性肝炎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推荐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等。
保肝治疗:对于肝功异常者,需进行保肝治疗,以减轻肝脏负担和促进肝细胞修复。
抗病毒治疗:针对乙肝和丙肝,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治疗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科学进行。
如您有任何疑问或需求可通过下方信息联系咨询。
门诊地址:国壮门诊楼五楼内科
住院地址:国壮住院大楼13楼西区脾胃肝病科一区
咨询电话:0771—3376512(脾胃肝病科一区住院部)
与患者接触需要注意什么?
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避免接触患者的粪便和可能被污染的食物、水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避免与患者共享针头、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在性接触中采取安全措施;对于孕妇,在分娩后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接种疫苗:最经济有效手段,新生儿出生 24 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成年高风险人群也应接种。甲肝和戊肝也有相应疫苗。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使用未消毒医疗器械和注射用品,不非法采血输血;孕妇阳性要阻断母婴传播;性接触用安全套;注意水源和食品卫生,勤洗手。
管理传染源:急性患者隔离治疗,慢性患者或携带者避免从事传播病毒的服务行业,定期检查。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定期筛查检测: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管理。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